好的,遵照您的要求,我将不遗漏地列出这段录音内容中涉及到的所有公式,并对每一个公式进行最详细具体的解释,同时举出具体的数值示例。
1. 热力学第一定律(积分形式)
ΔU=q+w
*详细解释:
- 这个公式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,本质上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系统中的应用。
- ΔU 代表系统内能(Internal Energy)的变化量。内能是系统内部所有微观粒子(分子、原子)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。它是一个状态函数,意味着它的变化量只取决于系统的初末状态,而与变化的路径无关。单位通常是焦耳(J)。
- q 代表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(Heat)。根据化学中常用的规定,系统吸热时,q 为正值;系统放热时,q 为负值。它是一个路径函数,其数值与过程的具体路径有关。单位是焦耳(J)。
- w 代表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(Work)。根据化学规定,外界对系统做功时(例如压缩气体),w 为正值;系统对外界做功时(例如气体膨胀),w 为负值。它也是一个路径函数。单位是焦耳(J)。
*具体数值示例:
假设一个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是一个系统。该系统从外界吸收了 500 J 的热量,同时气体膨胀,对外界做了 200 J 的功。
-
系统吸热,所以 $q = +500 \text{ J}。
-
系统对外界做功,所以 $w = -200 \text{ J}。
-
根据公式,系统内能的变化量为:
ΔU=q+w=500 J+(−200 J)=300 J
-
结论:该系统的内能增加了 300 J。
2. 热力学第一定律(微分形式)
dU=δq+δw
*详细解释:
- 这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无穷小过程中的表达式。
- dU 代表系统内能的无穷小变化量。这里使用 d 表示这是一个全微分或恰当微分(exact differential),因为它对应的是一个状态函数 U。这意味着对 dU 沿任意闭合路径进行积分,结果都为零(∮dU=0)。
- δq 和 δw 分别代表在无穷小过程中系统交换的微量热量和微量功。这里使用 δ (而不是 d)来表示这是一个不完全微分或非恰当微分(inexact differential)。这是因为热量和功都是路径函数,它们的微小量值依赖于过程的路径,不能写成某个函数的全微分。
*具体数值示例:
在一个极微小的瞬间,一个系统吸收了 0.01 J 的热量,同时外界对系统做了 0.005 J 的功。
-
δq=+0.01 J
-
δw=+0.005 J
-
系统内能的微小变化为:
dU=δq+δw=0.01 J+0.005 J=0.015 J
-
结论:在这个微小过程中,系统内能增加了 0.015 J。
3. 体积功(膨胀功)的表达式
δw=−pextdV
*详细解释:
-
这个公式给出了体积功(也称膨胀功或PV功)的具体计算方式。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功。
-
δw 是系统所做的微量功。
-
pext 是作用于系统的外界压力(External Pressure)。
-
dV 是系统体积的无穷小变化量。
*负号的意义:这是为了符合“系统对外界做功,w 为负”的规定。
*具体数值示例:
假设外界压力恒定为 100,000 Pa (约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)。系统体积发生了一个极微小的膨胀,增加了 1×10−6 m3(1立方厘米)。
-
pext=100,000 Pa
-
dV=+1×10−6 m3
-
系统所做的功为:
δw=−pextdV=−(100,000 Pa)×(1×10−6 m3)=−0.1 J
-
结论:系统对外界做了 0.1 J 的功。注意,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的 w 是外界对系统做的功,所以这里 δwsystem=+0.1 J。录音中的公式 dU = \delta q + \delta w 使用的是外界对系统做功为正的约定,而 \delta w = -p_{ext} dV 这个表达式算出来的是系统对外界做的功。因此,结合起来就是 dU = \delta q - p_{ext} dV。
4. 可逆过程的条件
pext=pint
*详细解释:
-
这个关系是力学平衡的条件,也是**可逆过程(Reversible Process)**的关键特征之一。
-
pext 是外界压力。
-
pint 是系统内部的压力,通常简写为 p。
*可逆过程是一个理想化的过程,它进行得无限缓慢,每一步系统都无限接近于平衡态。在这种情况下,外界压力与系统内部压力只有无穷小的差别,可以认为它们在数值上是相等的。这使得过程的方向可以被无穷小的改变所逆转。
*具体数值示例:
想象一个气缸中的活塞,活塞上方铺满了细沙。
- 系统内部气体压力 pint=101,325 Pa。
- 为了实现可逆压缩,外界压力 pext 必须只比内部压力大一个无穷小量,比如 pext=101,325.000...1 Pa。
- 在计算中,我们近似认为 pext=pint=101,325 Pa。如果想让气体可逆膨胀,只需每次取走一粒沙子,使外界压力比内部压力小一个无穷小量。
5. 可逆过程的热力学第一定律
dU=δqrev−pintdV
*详细解释:
- 这是将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可逆过程的表达式。
- δqrev 表示在可逆过程中系统吸收的微量热量。下标 rev (reversible) 强调了过程的可逆性。
- 由于是可逆过程,pext=pint,所以体积功 δw=−pextdV 可以写成 −pintdV。这里的公式形式遵循了“系统对外界做功为正”的物理学惯例,即 dU = \delta q - \delta w。如果遵循录音中 dU = \delta q + \delta w 的化学惯例,则功应表示为 δwrev=−pintdV,代入后得到 dU = \delta q_{rev} - p_{int} dV,结果是一样的。
*具体数值示例:
在一个可逆过程中,系统内部压力为 200,000 Pa,体积增加了 5×10−7 m3,同时吸收了 0.5 J 的热量。
-
δqrev=+0.5 J
-
pint=200,000 Pa
-
dV=+5×10−7 m3
-
系统内能的变化为:
dU=0.5 J−(200,000 Pa×5×10−7 m3)=0.5 J−0.1 J=0.4 J
-
结论:系统内能增加了 0.4 J。
6. 理想气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
dU=CvdT
*详细解释:
- 该公式描述了对于理想气体(Ideal Gas),其内能 U 仅是温度 T 的函数。
- dU 是内能的无穷小变化。
- Cv 是定容热容(Heat Capacity at Constant Volume),表示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,使系统温度升高1K所需的热量。对于理想气体,它是一个常数或仅是温度的函数。
- dT 是温度的无穷小变化。
- 这个公式的普适性在于,即使在体积发生变化的过程中,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也只取决于初末温度差,可以始终用此公式计算。
*具体数值示例:
有 1 摩尔的单原子理想气体,其摩尔定容热容 Cv,m≈12.47 J/(mol\cdotpK) (即 3/2 R)。如果它的温度从 300 K 升高到 301 K。
-
Cv=1 mol×12.47 J/(mol\cdotpK)=12.47 J/K
-
dT=301 K−300 K=1 K
-
内能变化量为:
ΔU≈CvΔT=12.47 J/K×1 K=12.47 J
-
结论:该理想气体的内能增加了 12.47 J。
7. 单原子理想气体的定容摩尔热容
Cv,m=23R
*详细解释:
- 这个公式给出了单原子理想气体(如氦He、氖Ne、氩Ar等)的摩尔定容热容。
- Cv,m 是指1摩尔物质的定容热容。
- R 是理想气体常数,其值约为 8.314 J/(mol·K)。
- 3/2 来源于气体分子的平动自由度。在三个维度(x, y, z)上,每个平动自由度贡献 1/2 R 的热容。
*具体数值示例:
-
R=8.314 J/(mol\cdotpK)
-
计算单原子理想气体的摩尔定容热容:
Cv,m=23×8.314 J/(mol\cdotpK)=12.471 J/(mol\cdotpK)
-
结论:1摩尔的氦气,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,温度每升高1K,其内能会增加约 12.47 J。
8.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(1摩尔)
pV=RT
*详细解释:
- 这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针对 1 摩尔气体的简化形式。
- p 是气体的压力(Pressure)。
- V 是1摩尔气体的体积,即摩尔体积(Molar Volume)。
- R 是理想气体常数。
- T 是气体的热力学温度(Temperature),单位为开尔文(K)。
- 对于 n 摩尔气体,通用形式为 pV=nRT。
*具体数值示例:
计算在标准状况下(T=273.15 K, p=101325 Pa)1摩尔理想气体的体积。
- p=101325 Pa
- R=8.314 J/(mol\cdotpK)
- T=273.15 K
- V=pRT=1013258.314×273.15≈0.0224 m3/mol=22.4 L/mol
- 结论:1摩尔理想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22.4 升。
9. 理想气体可逆过程的热交换(关键推导步骤)
Tδqrev=TCvdT+VRdV
*详细解释:
- 这是推导熵(Entropy)作为一个状态函数的关键数学步骤,仅适用于理想气体的可逆过程。
- 它由 dU = C_v dT 和 dU = \delta q_{rev} - p dV 结合而来。
- 首先联立得到 CvdT=δqrev−pdV。
- 移项得 δqrev=CvdT+pdV。
- 然后,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=RT/V (按1摩尔计算) 替换 p,得到 δqrev=CvdT+VRTdV。
- 最后,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温度 T,就得到了这个公式。
- 这个公式的精妙之处在于,右边的两项 (TCv)dT 和 (VR)dV 分别只与 T 和 V 有关,形式上非常像一个全微分。
*具体数值示例:
假设 1 摩尔单原子理想气体(Cv=23R)经历一个微小的可逆过程,其状态从 (T=300 K,V=0.02 m3) 变为 (T=300.1 K,V=0.02001 m3)。
- dT=0.1 K
- dV=0.00001 m3
- Tδqrev≈TCvΔT+VRΔV=3001.5×8.314×0.1+0.028.314×0.00001
- ≈(0.04157×0.1)+(415.7×0.00001)=0.004157+0.004157=0.008314 J/K
- δqrev≈T×0.008314=300×0.008314≈2.49 J
- 结论:在这个微小过程中,系统吸收了约 2.49 J 的热量,而 δqrev/T 的值为 0.008314 J/K。
10. 函数的全微分
df=(∂V∂f)TdV+(∂T∂f)VdT
*详细解释:
- 这是一个纯数学公式,表示一个以两个独立变量(这里是 T 和 V)为函数的状态函数 f(V,T) 的全微分(Total Differential)。
- df 是函数 f 的无穷小变化。
- (∂V∂f)T 是 f 对 V 的偏导数,下标 T 表示在求导过程中视温度 T 为常数。它代表了在温度不变时,函数 f 随体积 V 的变化率。
- (∂T∂f)V 是 f 对 T 的偏导数,下标 V 表示在求导过程中视体积 V 为常数。它代表了在体积不变时,函数 f 随温度 T 的变化率。
- 这个公式的物理意义是,状态函数 f 的总变化量等于它分别沿着 V 轴和 T 轴变化的贡献之和。讲师用这个公式与上一个公式进行类比,从而“发现”一个新的状态函数。
*具体数值示例:
假设有一个物理量 f(V,T)=aV2+bT (其中a,b为常数)。
- 求偏导数:(∂V∂f)T=2aV,(∂T∂f)V=b
- 代入全微分公式:df=(2aV)dV+(b)dT。
- 如果 a=5,b=2, 系统状态从 (V=1,T=10) 发生微小变化 dV=0.01,dT=0.1。
- df=(2×5×1)×0.01+(2)×0.1=10×0.01+0.2=0.1+0.2=0.3
- 结论:函数 f 增加了 0.3。
11. 熵的定义(微分形式)
dS=Tδqrev
*详细解释:
- 这是熵(Entropy)的热力学定义,也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核心内容之一。
- dS 是系统熵的无穷小变化。熵 S 是一个新的状态函数,它反映了系统的混乱程度或微观状态数。
- δqrev 是系统在可逆过程中吸收的微量热量。
- T 是系统进行热交换时的热力学温度。
- 这个定义的关键在于:虽然 δqrev 本身是一个与路径有关的量(不完全微分),但当它除以温度 T 后,得到的 δqrev/T 变成了一个与路径无关的量(全微分),即一个状态函数的微分 dS。
*具体数值示例:
一个系统在 400 K 的恒温热源下,可逆地吸收了 8 J 的热量。
-
δqrev=+8 J
-
T=400 K
-
系统的熵变可以估算为:
ΔS≈Tδqrev=400 K8 J=0.02 J/K
-
结论:该系统的熵增加了 0.02 J/K。
12. 状态函数的环路积分为零
∮dS=0
*详细解释:
- 这个公式是状态函数的一个基本数学性质。
- ∮ 表示环路积分(closed-loop integral),即沿着一条闭合的路径进行积分,起点和终点重合。
- 因为熵 S 是一个状态函数,它的值只取决于系统的状态。当系统经历一个循环过程,从某个状态出发,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又回到初始状态,那么它的终态和初态是完全相同的。因此,状态函数的总变化量必然为零。
- 同理,内能 U 也是状态函数,所以 ∮dU=0。
*具体数值示例:
一个气体系统从状态 A(p1,V1,T1)出发,经过可逆等温膨胀到达状态 B,再经过可逆绝热压缩回到状态 A。
-
从 A 到 B 的熵变为 ΔSA→B。
-
从 B 到 A 的熵变为 ΔSB→A。
-
因为熵是状态函数,所以 ΔSB→A=SA−SB=−(SB−SA)=−ΔSA→B。
-
整个环路的总熵变是:
ΔScycle=ΔSA→B+ΔSB→A=ΔSA→B−ΔSA→B=0。
13. 孤立系统内部热交换
δqA=−δqB
*详细解释:
- 该公式描述了一个孤立系统(Isolated System)内部两个子系统 A 和 B 之间的热量交换。
- 孤立系统不与外界发生任何能量(功和热)和物质交换。
- δqA 是子系统 A 吸收的热量。
- δqB 是子系统 B 吸收的热量。
- 根据能量守恒,如果 A 吸收了多少热量,这些热量必然是从 B 处失去的。因此,A 吸收的热量等于 B 放出的热量,即 qA=−qB。
*具体数值示例:
在一个完全绝热的保温杯中,有一块 90°C 的热铁块 (A) 和 20°C 的冷水 (B)。
- 在某个微小瞬间,铁块放出了 0.5 J 的热量,所以 δqA=−0.5 J。
- 根据能量守恒,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,所以 δqB=+0.5 J。
- 可见,δqA=−0.5 J 和 δqB=+0.5 J 满足 δqA=−δqB 的关系。
14. 理想气体可逆等温膨胀的熵变
ΔS=nRln(V1V2)
*详细解释:
*具体数值示例:
2 摩尔的理想气体在 300 K 的恒温下,体积从 10 升可逆膨胀到 20 升。
-
n=2 mol
-
R=8.314 J/(mol\cdotpK)
-
V1=10 L, V2=20 L
-
熵变为:
ΔS=2×8.314×ln(1020)=16.628×ln(2)≈16.628×0.693=11.52 J/K
-
结论:熵增加了 11.52 J/K。这是个正值,因为气体膨胀后,微观粒子活动范围变大,混乱度增加。
15. 可逆绝热过程的熵变
ΔS=0
*详细解释:
-
这个结论适用于任何可逆绝热过程。
*绝热(Adiabatic) 意味着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,即 δq=0。
-
因为过程是可逆的,所以 δqrev=0。
-
根据熵的定义 dS=Tδqrev,既然分子 δqrev 始终为零,那么 dS 也就始终为零。对零进行积分,总熵变 ΔS 当然也为零。
-
因此,一个可逆绝热过程也称为等熵过程。
*具体数值示例:
1摩尔理想气体从 (300 K,1 atm) 经过可逆绝热膨胀到达 (250 K,0.5 atm)。
- 由于过程是可逆且绝热的,qrev=0。
- ΔS=∫Tδqrev=∫T0=0。
- 结论:尽管气体的温度、压力和体积都发生了变化,但它的熵没有改变。
16. 定容加热过程的熵变
ΔS=Cvln(T1T2)
*详细解释:
*具体数值示例:
将 2 摩尔的单原子理想气体(Cv,m=1.5R)在一个密闭容器中从 300 K 加热到 400 K。
-
Cv=n×Cv,m=2 mol×1.5×8.314 J/(mol\cdotpK)=24.942 J/K
-
T1=300 K, T2=400 K
-
熵变为:
ΔS=24.942×ln(300400)=24.942×ln(1.333)≈24.942×0.2877=7.176 J/K
-
结论:熵增加了约 7.18 J/K。温度升高,分子热运动加剧,混乱度增加。
17. 热力学第二定律(孤立系统)
ΔSisolated≥0
*详细解释:
*具体数值示例:
在一个绝热容器中,将 1 kg 100°C 的水和 1 kg 0°C 的水混合。整个容器是孤立系统。
- 这是一个自发的、不可逆的热传递过程。
- 最终,系统达到平衡,变为 2 kg 50°C 的水。
- 通过计算可知,热水熵的减少量小于冷水熵的增加量。
- 例如,热水熵变 ΔShot=∫373K323KTCpdT=Cpln(373323)<0。
- 冷水熵变 ΔScold=∫273K323KTCpdT=Cpln(273323)>0。
- 因为 ln(273323)>∣ln(373323)∣,所以总熵变\Delta S_{isolated} = \Delta S_{hot} + \Delta S_{cold} > 0$。
- 结论:这个自发过程导致了孤立系统总熵的增加。
18. 克劳修斯不等式
dSsystem≥Tδq
*详细解释:
-
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更普遍的数学表达式,适用于任何系统(不限于孤立系统)。
-
dSsystem 是系统自身的熵变。
-
δq 是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(可以是可逆或不可逆过程)。
-
T 是热源的温度。
-
≥ 符号的含义:
- 当过程是可逆的,取等号:dS=Tδqrev (这正是熵的定义)。
- 当过程是不可逆的,取大于号:dS>Tδqirrev。
*具体数值示例:
考虑气体向真空自由膨胀。这是一个绝热过程 (δq=0),也是一个不可逆过程。
- 根据克劳修斯不等式:dS>T0,即 dS>0。
- 这意味着系统的熵是增加的。这与我们的直觉相符:气体扩散到更大的空间,混乱度增加。虽然没有热量交换,但由于过程的不可逆性,熵还是产生了。这就是所谓的“熵产生”。
19. 玻尔兹曼熵公式
S=klnW
*详细解释:
- 这是由物理学家玻尔兹曼(Boltzmann)提出的,连接了宏观热力学量熵 S 和微观统计量**W** 的桥梁,是统计力学的基石。
- S 是系统的宏观熵。
- k 是玻尔兹曼常数,k≈1.38×10−23 J/K。它等于理想气体常数R除以阿伏伽德罗常数N_A (k=R/NA)。
- W 是系统的微观状态数(Microstates),也称为热力学概率。它代表了在宏观条件(如总能量、体积、粒子数)确定的情况下,系统内部所有微观粒子可能的排列方式的总数。
- ln 是自然对数。
- 这个公式的深刻含义是:一个系统的熵越高,意味着对应于其宏观状态的微观排列方式越多,系统也就越“混乱”或“无序”。
*具体数值示例:
考虑一个极简化的模型:一个盒子被分成左右两半,里面有4个可区分的粒子。
*最有“序”的状态:所有4个粒子都在左边。实现方式只有1种。W=1。
$S = k \ln(1) = 0$。这是熵最小的状态。
*最“无序”的状态:2个粒子在左边,2个在右边。实现方式有 (24)=2!2!4!=6 种。W=6。
$S = k \ln(6) \approx (1.38 \times 10^{-23}) \times 1.79 = 2.47 \times 10^{-23} \text{ J/K}$。这是熵最大的状态。
- 结论:系统自发地倾向于微观状态数最多的宏观状态,即熵最大的状态。
20. 组合系统的微观状态数
WAB=WA×WB
*详细解释:
- 该公式描述了由两个独立的子系统 A 和 B 组成的组合系统,其总的微观状态数。
- WA 是子系统 A 的微观状态数。
- WB 是子系统 B 的微观状态数。
- WAB 是组合系统 AB 的总微观状态数。
- 根据组合数学的乘法原理,如果事件 A 有 WA 种可能,事件 B 有 WB 种可能,那么 A 和 B 同时发生的总可能性就是二者之积。
*具体数值示例:
系统 A 有3种可能的微观状态 (WA=3),系统 B 有5种可能的微观状态 (WB=5)。
21. 熵的广延性(可加性)
SAB=SA+SB
*详细解释:
*具体数值示例:
1 摩尔气体 A 的熵为 SA=150 J/K,2 摩尔气体 B 的熵为 SB=250 J/K。如果将它们混合(假设是理想混合),那么混合后系统的总熵是:
- Stotal=SA+SB=150 J/K+250 J/K=400 J/K。
- (注意:实际混合还会产生额外的混合熵,但这里仅为说明熵的可加性原理)。